首頁 >> 句容天地賓館

旅游景點 酒店附近的景點信息

booking

茅山

茅山

景點介紹

    茅山位于江蘇省句容市,南北走向,面積50多平方公里,1985年被列為江蘇省八大風景名勝區之一,躋身于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之列。海拔372.5米的茅山山勢秀麗、林木蔥郁,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之說,峰巒疊嶂的群山中,華陽洞、青龍洞等洞中有洞,千姿百態、星羅棋布的人工水庫使茅山更顯湖光山色,可謂“春見山容,夏見山氣,秋見山情,冬見山骨”。茅山還是著名的道教圣地,相傳漢元帝初5年(公元前44年),陜西咸陽茅氏三兄弟來茅山采藥煉丹,濟世救民,被稱為茅山道教之祖師,后齊梁隱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創立了道教茅山派,唐宋以來,茅山一直被列為道教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曾引來諸多文人墨客留下詩篇。 抗日戰爭時期,陳毅元帥等革命先輩在此與敵開展游擊戰,使之成為著名的抗日根據地之一。茅山有“山美、道圣、洞奇”之特色。
景點介紹
茅山道院
    茅山的宮觀道院最盛時多達257處,有房屋5000余間。太平天國時曾遭兵燹,至清末,尚存"三宮五觀"。三宮為崇禧萬壽宮、九霄萬福宮、元符萬寧宮,五觀為德佑觀、仁佑觀、玉晨觀、白云觀、干元觀。1938年9月,日寇掃蕩茅山,焚毀了90%以上的道院房屋。"文化大革命"中,茅山道院又遭損毀,只剩一些斷垣殘壁。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實,政府撥款修復了九霄萬福宮和元符萬寧宮,合稱茅山道院。
九霄萬福宮
    九霄萬福宮,因其位于茅山主峰大茅峰頂,故簡稱頂宮。該宮創建于西漢時三茅真君得道飛升之后,初為石壇、石屋,祀三茅真君石像;元代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賜額圣佑觀,專祀大茅真君茅盈;明代萬歷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又得敕建殿宇,賜名九霄萬福宮。宮內原有太元、高真、二圣、靈官、龍王五殿堂;藏經、圣師兩樓閣;毓祥、繞秀、怡云、種壁、禮真、儀鵠六道院,左右兩側道舍、客堂等建筑近百余間。后經戰火及人禍日漸被毀。現有建筑多為近年重新修建。該宮依山而建,現有殿宇四進。第一進為靈官殿。第二進為藏經樓,東有寶藏庫,西有坎離宮。第三進為該宮的主體建筑太元寶殿。該殿前東側為迎旭道院,前西側是儀鵠道院。第四進的主要建筑為升表臺和二圣殿。升表臺又名飛升臺,相傳茅盈當年就是在這里駕鶴飛升的。后為茅山道士拜符升表之所。二圣殿供奉著三茅真君的父母。二圣殿東西兩側各有一座新建仿古樓閣,東為道舍和客廳,西名怡云樓,樓上陳列室里陳列有珍貴的茅山"鎮山四寶"。這四寶分別是玉印、玉圭、玉符、哈硯,均為宋代珍品。
    自北宋年間,茅山第二十五代宗師劉混康治好宋哲宗母親喉疾后,茅山道教名揚四海,發展到道士給皇帝煉丹授箓、直接書信往來;朝廷給茅山道士加封贈號,題詞贈寶,敕建宮觀。由茅山道教別具江南特色的教派思想衍生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禮儀,多年來,逐漸遍及大江南北,流傳海內外;同時,這些理論對老百姓日常生活起著積極的引導和推動作用,指引他們“以孝為先,以善為本”。多年來,在茅山當地一直流傳著“頂上一柱香,印宮一顆印”之說。頂宮即指九霄宮,它是人們朝拜三茅祖師、許愿進香的第一場所,據說,以這種方式許愿進香連續三年,神奇靈驗,消災祛邪。
印宮--元符萬寧宮
    “印宮”位于茅山積金峰南麓,初名“潛神庵”,為茅山上清派第25代宗師劉混康修煉之地。元祐年(公元1086年),哲宗皇帝母后誤吞尖針于喉中,御醫束手無策,道士劉混康用茅山道教的符錄和丹藥治好了母后,哲宗大悅,賜茅山八件珍寶,賜名劉混康為“洞天通妙法師”。紹圣四年(1098年)始建“元符觀”,九年后建成,徽宗賜額“元符萬寧宮”,并令江寧府發兵200人,供元符宮及崇禧觀巡邏灑掃。八件珍寶中有一枚刻有篆體陽文“九老仙都君印”字樣的玉印,據傳為“和氏壁”一部分刻制,有“夜食四兩朱砂,日蓋千張君印”之說。傳說,明洪武年間,玉印被收至皇宮,欲改制成“奉天承運文寶”的皇帝玉璽,但三刻三試,印跡仍是“九老仙都君印”。明太祖無奈,只得于洪武十三年送還茅山。后來,每逢茅山香期廟會,前來朝圣進香的善男信女們,都要到元符宮請道士在其香袋或腰帶上蓋一顆“九老仙都君印”,意即能消災進壽,遇難呈祥。久而久之,元符宮又稱為“印宮”。印宮現有房屋107間,面積達三千多平方米。目前,主要包含睹星門廣場、靈官殿、萬壽臺、三天門廣場、勉齋道院、太極廣場、老子神像、老子廣場、二十四孝圖等建筑群。
紅廟--崇禧萬壽宮
    崇禧萬壽宮,俗稱紅廟。位于大茅峰西北丁公山南。原為南朝時所建的“曲林館”,后為陶弘景的“華陽下館”。唐貞觀(627—649年)時,唐太宗為王法立(王遠知)建“太平觀”。寧敕改“崇禧祠”,元延祐六年(1319年)賜名“崇禧萬壽宮”。宮前原有照壁,壁上鑲嵌“第八洞天,第一福地”8個石刻大字,旁有昭明太子讀書臺。宮內原有靈官殿、章臺、玉皇殿、三清殿、太元寶殿,祀奉三茅真君。宮內道院有復古、威儀、四圣、葆真、三茅、天師、南極、玄壇、東華、三清、七真、三官共12房。崇禧萬壽宮先后于1957年和1964年兩次被拆,宮跡全無。1966年建東進水庫,宮址全部淹沒。2009年3月,崇禧萬壽宮復建工程開工。目前,工程主體已建設完成,正進行配套設施建設。
鎮山四寶
    北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茅山第二十五代宗師劉混康用道教秘傳符箓和丹藥,醫好宋哲趙煦太后孟氏的喉疾后,哲宗龍顏大悅,賜劉混康號“洞天通妙法師”,劉奉旨主持上清儲祥宮。但由于他內心眷戀茅山洞穴林泉,不久便辭請歸山。宋徽宗繼位后,更對道教崇尚的如癡如狂,建中元年(公元1101年)特請劉混康赴京共敘。由于劉向往山中生活,徽宗挽留不住,只得同意其隱居性情,并先后賜送茅山道教九老仙都君玉印一顆、合明天帝敕玉符一道、御賜宗壇玉圭一笏、哈硯一座、宣和御賜玉靶寶劍一口、《上清大洞秘箓》十二卷軸、《上清大洞卷策簡詞》十二卷軸、《遼王詩簡》一卷,共計八件,以作鎮山之用。歷經滄桑,屢遭兵火,后四寶失傳,只剩下玉印、玉圭、哈硯、玉符,茅山道院將其稱之為“鎮山四寶”。據說這四件寶物均有神奇功效:玉印沾一次朱砂,便可日蓋千張黃表;玉圭是宮內大臣們上朝覲見皇帝的通行證,并可把呈報之事寫在上面,且它會隨著四季變換顏色,春秋兩季還會“出汗”;哈硯只需用嘴對其哈氣,即可用筆書法;玉符為護身鎮心之用,無論大小官兵見此都不得傷其身;系于腰間謹見皇帝時也不會心慌。文革其間,四寶被抄,后收藏于南京博物館。1985年3月,復回茅山道院,現存九霄萬福宮道教博物館內。
世界之最--老子神像
    老子,是道教學派的鼻祖。為紀念老子功德,1996年,茅山道院廣泛聚集各方力量,在元符萬寧宮內建造了一座高99尺、重106噸、用226塊青銅拼接而成的露天老子銅像。這尊銅像為中國道教史上、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一座露天老子神像,現已獲得世界吉尼斯紀錄。在建造過程中,為搶時間、爭速度,工人在現場掛了6條白布制成的標語以營造緊張的勞動氣氛,鼓舞干勁。哪知條幅剛掛好,現場就狂風四起,大雨如注,所有條幅均被撕裂,周圍銀杏樹上、地上到處都是七零八落的布條。后經一位老道長點化,才豁然開朗。原來,道教以“黃”為尊,以“九”為最大、最吉祥數子。于是,工人們把原先6條白色橫幅換成9條黃色的,后到工程結束,連續22天沒下過一場大雨,橫幅安然無恙地高懸直至施工結束。施工中,還曾出現兩側山體因雨水造成較大面積滑坡,但唯有神像坐落之處絲毫未動,偶然巧合?眾說紛紜。
第八洞天--華陽洞
    茅山以道家“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享譽至今,引無數名人雅士慕名流連忘返,其中“第八洞天”源于華陽洞。傳說洞中有天市壇,且有天窗在洞天中央,洞內阡陌縱橫,鳥語花香,一幅世外桃園景象。此洞現位于茅山風景區老虎崗西側,為茅山道教源頭。清《茅山志》記載,洞內有東西南北五個洞口,東西長45公里,南北長35公里,空虛170丈。自西漢至齊梁,先后有三茅真君、許謐、陶弘景等高道大德在洞內隱居修煉;韓愈、蘇東坡、李商隱、顧況、劉長卿、范仲淹、王安石、康有為等文人墨客都慕名游覽,并留下贊譽此洞的詩文墨寶,洞壁“華陽洞”三個大字傳為蘇東坡手跡,另有石刻50余通;茅山道教甚得皇族崇信,多次奉旨啟建道教最高科儀“金箓道場”,向洞內投放金龍玉簡,充當祈福信物。現有建筑匾額、楹聯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手書。2004年,句容市茅山風景區管委會總投入800萬元,聘請南京林業大學專家規劃設計,使景點不僅要作為茅山風景區的文化生態休閑區,更要重視生態維護和文化底蘊挖掘,突出可參與性和文化體驗,努力營造天人合一的氛圍。峰、嶂、洞、奇石、瀑、漂、泉配置得體,古洞、古樹、古橋輝映成趣,經過恢復建設,建成華陽古洞、神奇響石、素齋館、華陽飛瀑、華陽上院、華陽閣、上清泉、聽雨軒、會仙樹,樹抱石等景點,洞內仙氣飄渺,泉水叮咚,仙音縈繞,洞外林木蔥蘢,奇石四立,古橋流水……!華陽洞開發過程中出土的大量巨大的牙齒和脛骨的化石、流金龍、銅錢等等文物,引領著我們對這 “洞天世界”精彩絕倫前世今生充滿了無限想像!
"靈、秀、仙"--仙人洞
    仙人洞位于華陽洞北約80米處,原名“蓮壺洞”,后稱“仙人洞”。傳說民國年間,鎮江原新河街有一位虔誠的道教信徒黃禮寶之妻,一天來茅山進香,到元符宮請道士為她做祈福延壽道場。兩位候在宮外的轎夫趁這個空隙,買了兩支蠟燭,想到蓮壺洞就返回。誰知邊走邊看,竟忘了歸途。那位黃夫人做完道場后,四處找不到轎夫,天色已晚,只得在道院留宿一夜,次日另雇轎夫回鎮江了。而兩位轎夫在洞中因找不到回路,心急如焚,忽見一位老人,連忙懇請老人指點歸路。兩人出洞后,慌忙來到元符宮內,卻不見黃夫人影蹤。老道長告訴他倆黃夫人已回去兩天了。轎夫迷惑不解說:“洞內只呆了燃一支小蠟燭時辰,怎會已三天?”老道長指點說:“洞中方幾日,世上幾千年!”從此,“蓬壺洞”改名為“仙人洞”。
    1997年2月,句容市財政局、宗教局投資400萬元開發此洞,同年10月對外開放。洞長900米,分上、中、下三層,現已開發中、下兩層。洞總長208米,其中上洞長25米。“九曲銀河、上界仙書”等鐘乳石令人感嘆大自然造化神奇莫測;而“善心池、月牙湖”冬暖夏涼、清澈見底。清代詩人孫星衍詩贊仙從洞:“垂乳甘可餐,流膏滑難觸,心疑轉仙境,曠蕩見平陸。”此洞的秀氣、仙靈和靈氣,方圓百里,無以倫比。
茅山神泉--喜客泉
    位于景區大茅峰西北的喜客泉,是茅山十九泉中最著名一眼古泉。泉水冬暖夏涼,水質甘甜,遇旱不涸。明代詩人陳沂曾詩贊曰:“池上一鼓掌,池下泉四潰。問喧沸起,散亂如珠碎。為問何為然,人云此地肺。消息與人通,氣動隨謦亥。”兩千多年前,此處就曾人頭攢動,熱鬧非凡。1986年,電視劇《中國泉》中的迎客泉即指此泉。2002年6月,景區對神泉進行了恢復性開發。景點以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集古樹名木、神泉、古跡、亭臺軒榭于一體,形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畫。
    喜客泉因蘊含了天地靈氣、道家仙氣,有著令人稱奇道絕的“三怪”:第一怪:客來泉喜冒得怪。游客只要站在泉邊,雙擊手掌,泉底便會冒出串串水泡,似玉珠翻涌,又似在歡迎客人到來,喜客泉因此而得名。第二怪:泉水油面蓋得怪。喜客泉平靜時,水面會有一層似薄膜樣東西履蓋,水泡冒出,水波四散,薄膜似的水面又分裂開來,忽爾又聚攏,然后慢慢恢復平靜,其形其景狀如油水,故稱“油面蓋”。第三怪:水往高處流得怪。喜客泉水位與其東側水溝水位相比,要高出約8米。根據地球引力,山上流下的水應順東側水溝流向山下,結果卻出人意料的流進喜客泉。
茅山仙石
    2002年6月,茅山管委會通過自籌資金,對景區華陽洞著手進行開發。華陽洞,因洞內支洞繁多,故又名地肺山,是茅山千百年來得以“第八洞天”美譽揚名天下的本源。因而管委會聘請有關專家對洞內進行精密探測,并做了詳細的溶洞內外規劃。鑒于種種原因,一期工程先對華陽洞的一條支洞進行開發。就在工人像平常一樣在洞口處支洞垂直向下十幾米的地方清除沙石時,有個工人不小心碰到頭頂上方一塊石頭,突然發出了類似寺廟里所敲擊的鐘聲,余音繚繞,經久不息。這讓在場的人驚呆了,大家趕緊洗去淤泥,才看清了這塊石頭原貌。只見懸在頭頂上方的這塊石頭長約1.5米,寬約1米,厚約0.1米。這樣奇特的聲音仿佛給了工人們靈感,通過一處處小心謹慎的敲擊,繼而又發現了兩塊仙石。距離頭頂上方這塊石頭前不遠處,又發現一塊嵌在洞壁上的石頭,形似木魚,敲擊它便會發出清脆的木魚聲;緊接著還有一塊臉盆大的懸石,敲擊它則會發出類似編磬的聲響,洞中那么多石頭中唯獨這幾塊有奇音,真得是叫人不得不感嘆這福地洞天的神秘莫測。想象著這些響石一定是當年三茅祖師修煉時用的器具,在他們得道升仙后,在幾千年的風雨中漸漸石化且都占上了仙靈之氣吧!帶著一份神秘,懷著一份敬仰,便稱它們為茅山仙石。我們祈盼著,華陽洞后期開發中會出現更令人驚嘆的奇觀,以不妄這“第八洞天”的勝名。
茅山砂巖
    在元古界,地球上現有的大小山脈區域原先大都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經古生界加里東運動,地殼緩緩上升,海水時進時出,地面或海或陸,這期間沉積了古生界和中生界以海相為主的海陸混合夾有陸相碎屑的沉積地層,如石灰巖、白云巖、頁巖、砂巖及煤巖等。這其中以砂巖最為著名。砂巖是一種沉積巖,是由石料經過水沖蝕及沉淀于石床上,經過百年堆積變得堅固而成。它是一種固結的砂質巖石,大體由石英粒組成,為碳酸鈣與氧化鐵的混合物。砂巖的色彩分明,有黃若細沙、紅如磚色等。砂巖的表面和紋理有一種原始的莊重氣息,似大漠起伏的沙丘,似大海不定期平緩的沙灘,它是整體和諧與細部變化的完美結合。砂巖磨礪億年的沉穩性格,莊重、典雅,隨著地球歷經無數次翻天覆地、滄海桑田的變化,每每就有了今日的名山大川。茅山砂巖,為地質學家李毓等于1935年定名。茅山在大地構造上屬揚子古陸下揚子臺褶帶的偏東一部分。茅山曾因其褶皺構造復雜、斷裂變動強烈等條件,為國內外地質工作者所關注,是中國最早開展地質研究的地區之一。茅山砂巖的成分中主要為單晶石英,因而它是建筑、裝飾、雕刻等方面難得的原材料。
玉蝶泉
    茅山飆輪峰西坡,有兩個泉眼,一冷一溫,故名陰陽井,又名玉蝶泉。元代雅士張圭、王祚遠曾以《玉蝶泉》為名留下詩篇。張圭寫道:“仙人修煉地,玉井著神功,日月雙輪見,陰陽兩竅通。可堪清徹底,那更施無窮,尚冀丹砂力,當澆塵念空。”元王祚遠贊嘆說:“飆輪蜂上陰陽井,冬夏涓涓不改清,冷暖俱非塵世味,幾人飲此悟長生。”
新四軍紀念館
    位于茅山西麓的新四軍紀念館,1985年9月2日落成開館。原名“新四軍抗日斗爭歷史紀念館”,1992年4月12日改現名。1998年10月,新館建成對外開放。展館造型別致,雄偉壯觀,既表現了茅山三座山峰的雄姿,又展現了革命前輩業績光照千秋的氣勢,館名由江澤民題寫。新館分為六廳三室,建筑面積達16000平方米,展出革命文物和珍貴資料2000多件,新增部分中央領導及新四軍老同志題詞300余件和臘像、聲光電展品等。主要展出內容包括蘇南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茅山抗日根據地的開辟、蘇南新四軍東進北上、蘇南抗日根據地的發展與堅持以及蘇南人民奪取抗日斗爭的最終勝利等五個部分。新館不僅館藏內容豐富,且建筑造形新穎,已成為茅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江蘇省優秀博物館,是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團組織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館后有吳仲超、王必成、和段煥竟夫婦、江渭清的墓地。
世界一絕
    蘇南抗戰勝利紀念碑座落于當年新四軍浴血奮戰的茅山北麓、望母山山巔之上.由鎮江市全體黨員交納特別黨費,于1995年9月1日建成。紀念碑寬6米,高36米,碑名由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碑后刻有114字紀念碑文。紀念碑須彌座高3.13米,寓指鎮江市全體黨員31.3萬人;碑身28米,寓指新四軍一、二支隊來自南方八省;碑前317級16米臺階,每組50級,寓指抗戰勝利50周年;6組臺階寓指6月,最后17級寓指17日,即指韋崗戰斗勝利紀念日(1938年6月17日)。
    紀念碑目前不僅是茅山紅色革命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已成為茅山人文景觀中必不可少的游覽內容。1997年春,附近居民偶然發現每當在紀念碑下燃放鞭炮時,碑前上空就會傳出“嘀嘀達”的軍號聲這一奇特現象后,來這里的游人就更多了。此景點現被譽為"世界一絕"。對于這種奇特現象,風景區有關領導請了很多專家來研究此種現象,一種解釋是說與紀念碑前317級臺階有關;另一種解釋說是與紀念碑所在望母山結構有關;還有一種解釋說是因地磁場作用,槍炮一響,就會再現當年的軍號聲,但都沒有確鑿的證據。如今,此景點已被評為江蘇省精品旅游景點。游客除瞻仰紀念碑雄姿、緬懷先烈以外,“放鞭炮,聽軍號”也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旅游參與內容。
占地百畝的“東進林”
    茅山是革命根據地,1938年6月,陳毅、栗裕、張鼎丞率領新四軍第一、二支隊和先遣支隊進入茅山地區,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抗日游擊戰,創建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為全國六大山地抗日根據地之一。茅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猶如插入敵人心腹的一把尖刀,大大牽制了敵人的重兵,為中國人民的抗戰勝利做出了可貴的貢獻。1958年春天,中共江蘇省委、省軍區為了紀念陳毅、粟裕率領的新四軍東進抗日,決定在茅山植樹造林。在大茅峰西坡開墾100畝的山地,造出陳毅元帥題寫的“東進林”三個大字,用馬尾松栽植3字,以麻櫟鑲嵌四周,一個字占地30多畝。秋紅冬黃,象征革命常青。參與植樹活動的有江蘇省軍區警備營一個連的戰士、茅山林場(今東進林場)職工、農民與南京林學院實習生共100余人,每天白天挖土、排列、種樹,工作量非常大,晚上就睡在山下老百姓家里,前后用了20多天的時間。“東進林”三字在很遠的地方就能見到,是當時山上唯一的革命紀念物。由西向東望去,在廣闊翠綠的綠色植被襯映下,秋紅冬黃,象征著革命事業常青! 著名畫家傅抱石的《茅山雄姿》中“東進林”三字毅然顯赫。


景點位置

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茅山鎮

交通信息

一、自駕車路線
1、滬、蘇、錫、常到鎮江茅山的自駕車路線:
(1)可直接延滬寧高速至句容道口下。到達句容市區,沿句茅旅游專線至茅山鎮。到達茅山第一個路口是金壇茅山,還要繼續往前行駛3公里左右到達句容茅山。
2、南京到蘇州鎮江茅山的自駕車路線:
(2)沿滬寧高速到湯山道口下或到句容市道口下,到達句容市區。沿句茅旅游專線至茅山鎮。到達茅山第一個路口是金壇茅山,還要繼續往前行駛3公里左右到達句容茅山。
二、動車
1、上海-鎮江:車次較多,動車約1.5小時可到,其他快車、慢車行程2-5小時不等。
2、揚州-鎮江:一般上午發車,2小時左右(建議乘坐汽車約40分鐘)可到。
3、蘇州-鎮江:動車1小時05分(只停常州)鐘或1小時10分鐘(停無錫、常州);特快約1.5小時-2.5小時,其他車更慢,均經過無錫、常州。
4、南京-鎮江:動車半小時,其他列車1小時左右。
三、市內公交
1、113茅山景區專線
四、鎮江市內其他公交
1、2路:(運營時間 5:40-22:00 間隔4-6分鐘)途經火車站、大市口、伯先公園、西站、金山
2、3路:(運營時間 5:40--22:00)途經火車站、大市口、寶塔山公園、江蘇大學
3、4路:(運營時間 5:50-22:00)途經火車站、大市口、焦山
4、104路:(運營時間 6:00-18:40,間隔7-9分鐘)途經焦山、大市口、伯先公園-西站、金山
5、123路:(運營時間7:00-17:45)途經金山、西站、火車站、恒順醬醋廠、大市口、甘露寺、焦山

句容天地賓館編輯整理

返回

句容天地賓館交通指南

賓館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周邊美食多。

所屬商業區:
酒店區域:開發區
酒店地址: 江蘇省 · 句容 · 開發區 · 人民路